找到相关内容22753篇,用时1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噶当派发展史概述

    玛拉协饶森巴出家,二十岁时往惹珍寺亲近仲敦巴,仲敦巴嘱以勤修空。他也到了阿底峡所传的许多密法教授。仲敦巴圆寂后,先后依止菩提宝、自在幢等受学。他通晓梵文、能译经论,善诵密咒,定力亦深,弟子很多,以...

    寂照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333087454.html
  • 雪域风物:聆听西藏佛音

    此派寺院已遍及于藏族分布的各地区。   教义   奉龙树《中论》,持缘起空之见,即一切法俱是待缘而起,又俱是空无自性。亦即主张一切法世俗谛有、胜义谛无。修习兼重止观,使之互为补充而不偏执一端,尤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363287465.html
  • 在生活中禅修

    包括自己在内,作出适当的提醒,甚至可以显示出严厉的姿态与立场。若环境不许可的话,则要明白就算心内作出任何情绪的批判,也是徒劳,对实际情况没有帮助的行为何必去做,只会令自己苦恼。   祝愿各位会...事实根据的评语和真相来处理与回应面前的人和事,在这过程中亦无需压抑或抗拒这些习性的批评,只需不跟随它行事便可。以不跟随习性行事来放开 (let go) 习 ,而不是压抑或抗拒它。   在日常生活...

    葛荣居士

    |禅修|禅定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7/08175387615.html
  • 论唐代的佛教管理对佛教中国化的影响

    的本土化进程渐趋实现,佛教正由一种外来文化演变为本土文化。唐代佛教的蓬勃发展,由内到外都显示出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文化特征。   在佛教发展的无限生机背后,同时也存在诸多的隐患,诸如寺庙建造的无节制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7311187941.html
  • 观音传说 (上)

    最大。   观世音菩萨的意思,可有两种解释:1.是《楞严经》卷六所说这位菩萨最初的修行方法,是耳根不向外闻,而是向内自闻耳根中能闻的闻,由此做到「动静二相,了然不生」。不若一般人的耳根是向外分别声音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63988661.html
  • 佛教与青海蒙古族

    、月称、寂天、阿底峡尊者等师师相传以缘起空为主旨的中观应成派之见为正宗,以藏传佛教噶丹派教义为立说之本,吸收其它各派法要,综合大小乘教法,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佛教思想体系,提倡广学三藏,全修三学,先显后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70588672.html
  • 安康地区高僧大德

    白云寺充方丈,复锐意图治,振兴寺宇,聿新上殿,道光二十四年七月三日圆寂,塔于天柱山。   僧寂莲   寂莲,汉阴人,钵无宿粮,粮尽则啖黄精以饱。居莲花寺,寺在万山中,屏绝尘境。好游,勿问昼夜,...号德明。乾隆戊子年(1768年)六月初五日生,湖北襄阳古城县金洞人氏。自幼直,好善居心,十二岁辞俗为僧,至平利西寺削发修行,来观音堂①事佛五十于春,洁斋一世,不染红尘,道光丁未年(1847年)圆寂,...

    李厚之 张会鉴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8483988734.html
  • 直道录

    浸参,曰肺热还伤肺也。《本草》:“参忌卤与溲。”卤,盐也。溲,便溺也。何反用其忌也?又附子者,正取其勇悍之。亦用童便煮之,至三、五日。譬如用猛将以御勍敌,取其猛也。而损伤其手足,饥饿其体肤,乃使其...

    袾宏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23142389462.html
  • 〈四教颂〉试解

    行:观一切法因缘所生。生住异灭变迁,如梦如幻如泡影,无永恒,所以无常。   (4)观无我行:观五阴法,无一法可为主体性。五阴无实体,有精神没有色身,不成个体,有色身,没有受想行识,是无意识的尸体,...则有顶法,乃至到达究竟。若不下死功夫,则初门不入,门门难入。   第二句“通教位中二一齐”。按此句颂意,一指初位干慧地,与藏教三贤位都是观行即位。二指地,与藏教四善根位,都是相似即位。   一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43589825.html
  • 论师的圣果观(下)

    刹那是住无记心入灭;非善非恶的无记心,其是羸劣而无所作用的。   又,非择灭,是由“缘缺不生”,不由择慧得此灭。所以“非择灭唯于未来不生法得”(大正27.164下)。而无色界阿罗汉住最后心时,成就...

    悟殷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50489879.html